您好,欢迎访问-香港骏诚商务有限公司官网!
公司上市案例

山东银光海外上市资产转移引公众质疑

2012-10-09    来源:香港骏诚商务官网   点击:0

山东银光海外上市引公众质疑

原文标题:山东银光海外上市引公众质疑 官商勾结掏空资产 

 ◆导报记者 蒋昊 石宪亮

  费县 济南报道

  在临沂费县,“银光化工”家喻户晓,“中国杰化” 却鲜有人知。其实,这两家企业渊源颇深,联系甚密,它们的实际控制人都是费县县长助理、山东银光化工集团董事长孙伯文。中国杰化核心资产则是全资子公司“银光科技”。

  从国有资产私有化改制,到在海外注册空壳公司,再到转移公众公司——山东银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银光化工)优质民爆业务在新加坡上市,短短7年,孙伯文就完成了由一个国有企业老总到亿万富豪的转身。

  今年以来,经济导报记者陆续接到烟台、淄博、济南、德州等读者的来电 ,反映银光科技海外上市涉嫌掏空公众公司(银光化工)资产,其行为已对内部职工股股东的权益造成了侵害。

  6月15日至7月1日,导报记者对投资者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 ,以期揭开银光科技海外上市的路径 ,以及孙伯文家族财富大幅增长的过程。

  海外上市引爆公众质疑

  新加坡交易所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4月17日,银光科技以中国杰化全资子公司的名义上市,而中国杰化是一家注册地在新加坡某商业大厦的壳公司。中国杰化2006年以0.32新元/股公开发行5900万股。中国杰化注册于2004年10月12日,实际控制人是孙伯文。由于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民爆器材企业 ,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开盘当日,银光科技股票收盘价即在发行价基础上翻番。

  银光科技的上市给孙伯文家族带来巨大财富 ,但带给银光化工内部职工股股东的却是国内上市希望的完全破灭。

  “孙伯文把原来银光化工资产转移到新注册的一个公司,再拿这个公司到新加坡去 上市,我们股东都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只好以各种形式抗议。” 烟台股东常女士气愤地说:“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如果召开股东大会讨论的话,肯定是通不过的。”股东们反映,这个新注册的公司就是中国杰化的全资子公司——“山东银光科技”。

  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银光化工董秘杨兴东表示股东的质疑没有依据,他说:“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合理合法的,当时也是通过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这些都有依据和法律意见书。”当导报记者要求看一下这些“依据”时,杨以“不方便”为由一口回绝。

  导报记者在费县银光化工总部看到,公司大门口挂有“银光化工”和“银光集团”的牌子,但见不到“银光科技”的踪影。当地老百姓从没听说过“银光科技”,更不用提它同银光化工、银光集团之间的关系了。

  银光是如何私有化的?

  至于当时是如何改制的,孙伯文等高管又是以多少钱买走了费县这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费县国资部门以“领导不在,不清楚”为由拒绝了导报记者的采访要求。

  但导报记者查询的资料基本上能够说明,孙伯文是如何进行MBO改制,以及如何一步步私有化的。

  关于银光集团及银光化工的由来,费县政府2004年5月出具的一份《股权变更说明》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993年3月,经费县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县属国有企业费县化工厂以经营性净资产502.46万元出资,采取定向募集方式设立山东费县五金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银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银光化工股份构成有银光集团国有股(当时的费县化工厂)和内部职工股,总股本为1358万股,其中国家股 502.46 万股,占总股本的37%,内部职工股855.54万股,占总股本63%。后经增资扩股,股本逐渐扩大。

  1997年1月,经费县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复,县属国有企业费县化工厂改制为国有控股的费县银光化工有限公司后,将原由费县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的山东银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系由原山东费县五金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来)的国家股914.4772万股转为国有法人股 ,由费县银光化工有限公司持有。之后,费县银光化工有限公司变更为山东银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银光集团”)。2003年9月,根据费县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办公室文件,银光集团整体改制为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孙伯文成为实际控制人。费县工商局的登记信息显示,改制后的银光集团2004年4月21日成立,法人代表为王守泰,注册资金527万元。孙伯文以286万元非货币出资,占银光集团股权的54.3%;法人代表王守泰以非货币出资10.54万元,占总股本的2%。银光集团几十名股东绝大部分是原来的高管。与此同时 ,银光集团持有的银光化工国有法人股变更为法人股。2004年5月,改制后的银光集团又将持有的银光化工2460.5452万股法人股转让给山东银升投资有限公司。当时二者签署的协议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银光化工每股净资产为1.72元,经协商以每股1.38元转让给山东银升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价总计3395.5523万元。新交所的资料表明,山东银升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股人是孙伯文的儿子孙强,持有54.3%的股份。孙伯文也在该公司担任高管。银光集团私有化后,业绩出现迅猛增长。2008年,该集团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55亿元,销售收入10.56亿元,创利税2.08亿元,总资产接近10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民爆”业务乾坤大挪移山东省工商局的资料表明,自2007年8月29日后,银光化工主营业务里已经没有导爆索、雷管等民爆业务,公司变更后的业务范围是“常用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合金、塑料制品的加工,棉及化纤制品制造、销售”。而山东银光科技公司的网站显示,银光科技是新加坡外商独资企业。该公司的业务范围与银光化工原来的业务范围一致。银光化工为什么会把门槛很高的“民爆”业务转让给银光科技?是否经过股东大会批准?杨兴东对此的解释是,“2005年底,银光化工的主营业务民爆产品的盈利能力突然大大下降。当时主要是银行欠债较多,整体负债率达到80%。集团迫不得已才将民爆业务转给银光科技。”杨兴东声称,民爆业务转移是经过银光化工股东大会通过的。但导报记者询问了多名内职股股东,他们均否认公司就此召开过股东大会。“公司2004年度召开了一次2003年度股东大会,此后再也没有召开股东大会。”烟台常女士说。那“民爆”业务的盈利情况到底如何?导报记者翻阅同样经 营该 业务的 上市 公司南岭民爆(002096)历年报表发现,该公司2003年、2004年、200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0元、0.36元、0.45元。也就是说,2005年民爆业务利润十分可观。而根据银光科技的宣传材 料,银光品牌的民爆产品国内市场占用率高达80%。曾有股东问银光化工,“公司不生产民爆产品了,原来的厂房、设备是怎么处理的?”公司的回复是:“统统租给银光科技公司了。”德州王先生告诉导报记者,自从银光科技在新加坡上市后,银光化工被严重边缘化。虽然银光化工没有公布年报,但自从失去民爆业务后,银光化工连年亏损。据公司内部透露,2008年该公司将再次亏损。王先生说:“据说银光集团内部职工可以把股份卖给厂里。既然上市无望,我们社会上的股东也希望孙伯文能按合理价格回购我们的股份。”

(注:本网在此转引公开发表的资料,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原文的观点,本网也不对原文的内容负责。)

本文关键字:山东银光 海外上市 公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