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近几年我国证劵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民企上市公司也逐渐增多。截至2003年年底,通过首发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占全体上市公司的比重仅为6.97%,远远低于当前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贡献有很大的差距。
在银行借企业借贷渠道狭窄的条件下,民营企业通过境内上市融资的道路却尚未通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板市场规模小,创业板定位太高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并行的证劵市场发展机制,但是发行体制还是没有根本变化。主板市场准入门槛高,IPO程序烦琐,上市竞争激烈,上市标准中关于资本规模、盈利记录及融资额度等方面的限制将大量规模小,但是处于高速成长期、盈利能力强的民企排除在上市公司之外。
2、现在上市制度不尽合理
首先,上市制度当中对企业规模、业绩的要求不利于小型民企。我国现行上市标准中企业规模、盈利记录与融资的额度亿净资产规模挂钩等得规定无疑限制了大量规模较小但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上市融资。而承销保荐制中关于佣金和保荐程序的规定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承销商的佣金一般按融资额的比例收取。在上市竞争的全过程中,承销商居于主导地位,按融资规模收费及上市通道制和保荐人制共同引导卷商竭力争取大项目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对卷商而言,同样的周期、同样的投入、同样的上市条件,却存在相悖的收益:大项目收益高,企业风险因大而小;中小企业收益小,风险却因小而大。
在这种前提下,规模较小的民企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承销商的资产规模向而非盈利能力导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规模较小的民企“难以上市”。
另外,境内上市审批程序的漫长、烦琐加大了上市的风险性,也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3、场外交易市场落后
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投资者可以与证劵商当面直接成交,不仅交易时间灵活分散,而且交易手续简单方便,价格又可协商。这种交易方式可以满足部分投资者的需要,因而成为证劵交易所的重要补充。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至今发展已有20年的时间,但是业绩并不尽如人意。
来源:www.jc88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