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税务条例》的条文
本裁定适用于《税务条例》第14、19C(4)、33A、35、39B、39D、51(1)、61、61A及61B条。
2. 背景
(a)
A公司和B公司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私人有限公司。两间公司都在香港提供信息科技服务。
(b)
B公司于2012年7月成为A公司的直接全资附属公司。两间公司都在12月31日结算账目。
(c)
由于A公司和B公司经营的业务类型相同,管理层决定把两间公司合并,以达致规模经济效益。
(d)
A公司在合并前录得累计亏损。
3. 安排
(a) A公司与B公司于2017年依据《公司条例》第13部第3分部进行合并,而A公司则成为合并后的公司。
(b) 在合并后:
(i) B公司不再是独立于A公司之外的实体;
(ii) B公司的股份在没有支付任何款项或其他代价下被注销;及
(iii) A公司在无须出售资产或负债的情况下,继承B公司的所有财产、权利及特权以及所有法律责任及义务。
4. 裁定
(a) 在合并后,A公司继承B公司的所有资产及负债。为施行《税务条例》,相关继承并不构成该些资产及负债出售、转让或其他方式的处置或性质上变动。为施行《税务条例》第14条,A公司和/或B公司不会因合并而产生或被当作产生任何利润或亏损。
(b) 为施行《税务条例》第19C(4)条,A公司在合并前所蒙受且未曾抵销的税项亏损将予结转,以抵销合并后所获得的应评税利润如下:
(i) A公司在B公司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前所蒙受的税项亏损,只可用作抵销A公司经营其原有业务而获得的利润;及
(ii) A公司在B公司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后所蒙受的税项亏损,可用作抵销A公司经营继承自B公司的业务而获得的利润。
(c) 为施行《税务条例》第33A条,A公司会被视为有权享有B公司的商业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有关权益,而可获给予每年免税额。但在其后出售该权益时,则须向A公司计算结余课税,而该结余课税额不会超出给予A、B两间公司的免税额的总和。《税务条例》第35条不适用于有关合并安排。
(c) 为施行《税务条例》第33A条,A公司会被视为有权享有B公司的商业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有关权益,而可获给予每年免税额。但在其后出售该权益时,则须向A公司计算结余课税,而该结余课税额不会超出给予A、B两间公司的免税额的总和。《税务条例》第35条不适用于有关合并安排。
(d) 为施行《税务条例》第39B条,A公司可获给予B公司的机械或工业装置的初期或每年免税额,按其机械或工业装置在合并前未获扣减免税额的递减价值计算。但在其后出售该机械或工业装置时,则须向A公司计算结余课税,而该结余课税额不会超出给予A、B两间公司的免税额的总和。《税务条例》第39D(2)条不适用于有关合并安排。
(e) B公司于合并生效的课税年度将不获给予上述第(c)项的商业建筑物及构筑物和第(d)项的机械或工业装置的初期或每年免税额。
(f) 为施行《税务条例》第51(1)条,A公司作为合并后的公司须提交:
(i) B公司的2017/18课税年度利得税报税表,以申报B公司自2017年1月1日起至合并生效前一日期间的应评税利润或经调整亏损;及
(ii) 其2017/18课税年度利得税报税表,以申报其应评税利润或经调整亏损(包括自合并生效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止,就经营继承自B公司的业务所产生的应评税利润或经调整亏损)。
(g) 《税务条例》第61、61A及61B条不适用于有关合并安排。
5. 裁定的适用期
本裁定适用于2017/18课税年度及其后的课税年度。
6. 税务局局长就将来发生的事件或任何其他事项在要项上作出的假设
(a) A公司一直经营其业务至合并前,并在合并生效后会继续经营该业务。
(b) 在合并生效后,A公司会继承并继续经营B公司在合并前所经营的业务。
7. 裁定日期
2018年6月12日
8. 评注
在本个案中,A公司在收购B公司前录得税项亏损。因此,A公司合并前所蒙受的税项亏损,在用作抵销合并后所获得的应评税利润时,会受到限制。A公司在B公司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前所蒙受且未曾抵销的税项亏损,因未能符合「入团后测试」的规定,故只可用作抵销A公司经营其原有业务而获得的利润。
A公司在B公司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后所蒙受且未曾抵销的税项亏损,因符合「财务资源测试」、「持续经营测试」及「入团后测试」的规定,故在合并后可用作抵销A公司经营继承自B公司的业务而获得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