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芯片产业起步较晚,许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设备、原材料等长期依赖进口。据统计,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几乎都是代工厂,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占领的大多是中低端市场。再加上芯片的更新换代十分快,有些产品在尚未量产前就已被淘汰。我国芯片外汇每年消耗超过1500亿美元,已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产品。
“从技术上看,虽然我们能制造出一批技术一流的芯片,但这些产品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往往是技术含量高,实际应用率低。”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平说,企业不以市场为导向、盲目跟风让中国芯片走了十几年的“弯路”。
资金短缺也是牵绊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芯片是个烧钱的产业。比如设计,使用国外的软件,一个授权证书100万美元。单靠企业自身无法支撑庞大的资金投入。”邹雪城说,我国芯片产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500多家设计企业总规模之和不及美国高通公司收入的一半。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缪向水说,由于芯片研发设计技术含量高,产品种类多,相关人才也非常紧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掌握顶尖技术的芯片设计研发人才更是受到全球企业的青睐,人才流失国外的现象日益严重。
中国芯片如何在竞争白热化的世界格局中“突出重围”?业内人士建议,应瞄准芯片产业发展中的新兴领域,通过集聚企业资源,投入资金支持,引进高端人才,实现弯道超越,摆脱依赖进口的困局。
工信部去年2月份颁布的《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培育5―10家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设计企业,研发出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强化长三角、京津环渤海和泛珠三角的三大集聚区,形成以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为侧翼的产业布局。
在政策指引下,各地积极采取行动,将芯片产业提升至战略新兴产业予以扶持。仅武汉去年就投入13亿美元到新芯项目,65纳米及45纳米闪存已全面量产,5年内月产能将达到10万片。上个月,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落户西安。
缪向水建议,我国应尽早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也就是集国家之力推动从材料、设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到IP建立的完整产业链,以实现本土化的低成本高利润的产业结构。同时,努力创新,着手更大范围的垂直立体产业布局。
“面对全产业链的竞争,我们必须向上下游延伸,发挥龙头企业的聚集效应,要凝成一股力量,中国芯片产业才能迎来春天。”李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