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由于中美贸易战局势毫无缓和迹象,汇市、股市双双下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岸和离岸市场再度双双贬值,创2018年12月以来新低。在岸美元人民币(USDCNY)即期汇率收盘跌破6.91,进入夜盘交易,一度触及6.9184,距2018年10月31日的6.9780全年低点仅596BP;离岸美元人民币(USDCNH)一度触及6.9482,距2018年11月1日的6.9803全年低点仅321BP。
陆股通和港股通资金
出现分化
在贸易战背景下,陆股通和港股通投资者对A股和港股的态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分化。因受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并由此导致的恐慌情绪,令香港的北向资金5月17日净流出56.11亿元,沪指大跌2.48%,深成指大跌3.15%,创业板指大跌3.58%。北向资金一周累计从A股净流出190亿元,仅次于2015年7月10日创下的371.15亿元净流出纪录。若按月计算,2019年5月至今净卖出364亿元,创历史新高;4月份净卖出180亿元,合计净卖出540多亿元。
与此同时,内地投资者出于避险考虑而买入港股,港股通5月17日全天净流入15.21亿元人民币。港股因佛诞5月13日休市,从周二开始港股通4个交易日持续净买入,至17日收盘,内地投资者一周净买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单周最大净买入。港股通主要净买入标的以工商银行(港股01398)、建设银行(港股00939)、腾讯控股(港股00700)等大蓝筹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港币和美元是联系汇率制度,买入港股可以规避部分人民币贬值风险。同时,由于蓝筹股相对波动小,可以降低风险波动。而根据彭博数据显示,5月17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在123.58,代表A股比港股贵20%以上,因此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相关标的具有一定安全边际。
陆股通之所以出现资金分化,是因为香港的机构投资者投资A股不仅要考虑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同时还要考虑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等因素,而市场风险则主要就是考虑对股价、利率和汇率波动风险的规避。如果中美贸易谈判不能取得有效进展,上述南强北弱的情况可能还会延续。
受贸易战影响
恒指失守28000点
上周受到贸易战局势、美国封杀华为、腾讯业绩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恒指全周跌603点,最终失守28000点关口。
5月13日,中美贸易战再度恶化,中国决定自6月1日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商品提高关税。美国亦同时公布对另外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考虑加征最高25%的关税清单。
港股在佛诞休市后,14日开盘即暴跌624点,恒指一度触及27925点,全天下跌428点。当晚,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中美谈判没有破裂,并计划在6月底的G20峰会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15日港股反弹146点,报收28268.71点。但晚间特朗普又针对华为发出“全国紧急状态”,禁止华为向美国企业购买芯片等原料及相关设备;同时,腾讯控股发布一季报,收入不及预期,令港股16日全天震荡。17日受美国经济数据改善及企业业绩改善超出预期影响,恒指高开152点,升至全天最高位28428点,但因人民币汇率贬值创下年内新低,及美国对华为的禁令生效,导致港股急跌328点,收报27946.46点,失守年线。
贸易战背景下
香港机构如何避险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成熟金融市场,自1891年成立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以来,股市存续了长达一个多世纪,历史上经历过了血与火的考验,如1973年股灾,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港股00662)风暴及香港金融保卫战,2007年金融海啸,2015年股灾等等。一大批国际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穿越了牛熊,其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十分成熟和理性。
而且,香港的机构投资者通常善于逆向思维。4月初,当恒生指数站上30000点上方的时候,他们会想,现在市场上还有什么利好没有反映出来?彼时,大家对中美贸易谈判有着良好预期,国内社融及经济数据好转,叠加美联储货币政策转鸽等重要因素都已经考虑进去,但确信其在市场上均已被充分反映。既然市场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利好和预期,这时是不是应该考虑沽出仓位来锁定收益了。尤其是,当大盘上冲30000点超出市场预期时,基金经理们就要考虑是否通过做空来对冲下跌风险或降低波幅了。
据了解,自今年年初以来,很多机构投资者在恒指冲到29000点位置时就开始减持仓位,然后等到回调之后再买回来,如此反复。
因此,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是不敢盲目做多的。因为一旦盲目乐观,就会很容易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与此同时,香港又是自由开放市场,其金融衍生工具极其丰富,这也方便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除了现货市场,香港股市金融衍生品有股指期货、股指期权、行业指数期货、股票期货、股票期权、ETF期货、ETF期权、波幅指数期货、股息指数期货、衍生权证、牛熊证、股票挂钩票据、股指杠杆及反向产品,还有汇率产品、利率产品、商品期货等,以及各类场外衍生产品等。其丰富程度超越了亚洲其他市场。
而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也不会贸然裸空,而主要是基于其现有持仓,进行适当的风险管理操作。即在持有现货仓位的同时,运用适当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大多数基金经理在持有股票仓位的同时,通常会考虑采用线性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跟随相关资产价格的变化。如通过沽空恒指期货(Short Future),或者根据相关的资产组合对相对应的行业指数期货进行沽空操作,从而对冲市场下跌风险或回撤风险。
如果投资者持有的是大型蓝筹股,则可借助个股期权进行风险管理,在大市下跌过程中,通过买入标的个股认沽期权(Long Put)以锁定利润。目前香港的股票期货成交虽不太活跃,但个别大型蓝筹也可视情况采用股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股票期货不仅可作为直接对冲相关股票价格的风险管理工具,也可以较低成本锁定利润。但采取股票期货对冲,需考虑相关正股价格、股息、到期日、利率、借贷成本等因素,同时须做好杠杆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风险、利率及外汇风险的管理。当然,股票期货也具有很大优点,一是高杠杆,其保证金为交易额的7%~10%,杠杆可以达到10~15倍,保证了资金的灵活性;二是无印花税,无资产增值税和股息税,交易成本低廉;三是没有沽空限制,不需要股票借贷协议,省去融券的借贷利息,不受有关“低于当时最好沽盘价”的沽空规则限制。
坚守价值投资
偏好高息和公用股
在贸易战影响下,香港市场避险情绪持续上升,港股机构投资者纷纷持续买入企业管治良好、现金流稳定的高息股或公用股避险。在恒指下跌途中,有很多公用股和高息股逆势上涨。一周内,如港铁公司(港股00066)上涨3.9%,收报48港元;长江基建集团(港股01038)涨1.52%,收报63.65港元;领展房产基金涨1.72%,收报94.48港元。
而本质上,有很多公用股本身又是成长股。如港铁公司,因为几乎每年元旦之后都会提高地铁票价,公司业绩长期稳健增长,其股价已经从2018年底41.2港元升至48港元,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16.5%。领展虽然是房地产基金,但其在香港拥有138项物业,旗下85个街市管理物业已经连续六年提价,租金收入持续上涨;其在内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也持有物业,租金回报稳定,其股价已从2018年底的79.3港元升至94.85港元,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19.6%。
香港股市作为有效市场,其价格由机构主导,且机构具有较高的风险定价能力,因此资产价格整体上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市场的风险和预期。今年4月份,港股的整体估值大约11倍PE,上周五回落到了大约10倍水平。截至5月17日,上证综指12.8倍,深证成指23.6倍,中小板综43倍,创业板综133.3倍。A股的估值明显高于港股。虽然港股整体市盈率仅有10倍,但是投资者却依然十分谨慎。机构投资者认为,若贸易战持续,可能会导致未来经济增速放缓、债务攀升、外资撤离等状况发生,这将意味着企业的业绩可能会出现下滑,并将进一步导致估值向下重修。
综上,香港股市作为成熟和有效的市场,已充分反映风险和预期。其作为自由开放市场,金融衍生工具丰富,方便机构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在贸易战背景下,香港机构投资者在坚守价值投资的同时通过对冲进行避险操作。